咨询热线:138-8012-3262

在线咨询
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经济犯罪 > 文章详情

宿舍投毒如何处罚

来源:互联网 作者:未知 时间:2016-12-02

  “投毒罪”就是狭义上的“投放危险物质罪”,指的是故意投放毒害性、腐蚀性、放射性、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,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。下文为大家详细介绍:

  【案情介绍】

  2013年4月1日,复旦大学一名在读医科研究生黄某因身体不适入院,入院后,病情加重,先后出现昏迷、肝功能衰竭等症状。医院组织全市专家会诊查不出病因,而后请警方介入调查。经警方查明,该生寝室饮水机残留水中存在有毒化合物成分,与该名研究生同室寝友林某基本被认定为犯罪嫌疑人,随后,上海市检察院针对该案提起诉讼。今年2月19日,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林某即被告人作出判决,认定被告人林某犯故意杀人罪,依法判处死刑,剥夺政治权利终身。

  “舍友投毒案”到此告一段落,除由此案反映的社会问题发人深思之外,许多人也对该案的判决有疑问。为何该案被告人明明是投毒,却构成“故意杀人罪”而非“投放危险物质罪”呢?

  【盈科律师解答】

  “投毒罪”就是狭义上的“投放危险物质罪”,指的是故意投放毒害性、腐蚀性、放射性、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,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。它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,针对的对象是一般不特定人群。做个比较大胆的假设,若本案中复旦大学像四川某大学一样采用直饮水的措施,而被告人想杀被害人又想逃避责任,找到了水源悄悄投了毒,致使被害人死亡,则有可能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。

  而在本案中,被告人是在自己寝室的饮水机里投放有毒化学物的,而与其同寝室的只有被害人黄某,被告人在看到被害人黄某饮用有毒的饮用水时并无出声阻止,这说明被告人有放任被害人死亡的间接杀人故意,客观上其投毒行为是针对被害人个人的,主观上具有故意杀人罪的间接故意,所以被告人是构成故意杀人罪,而非投放危险物质罪。


添加微信×

扫描添加微信